多尔衮在清朝历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没有他,或许顺治帝无法顺利坐皇位。当然顺治帝在位期间对多尔衮相当不满,根据史料记载,顺治即位完全是因为多尔衮受豪格、代善等势力制约,无法一家独大,最后选择立福临为帝,自己摄政,退而求其次,同享权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据史料记载,顺治二年(1645年),多尔衮成了皇叔父摄政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每每出行,文武百官都要列班跪送;他又觉得顺治帝的玺印放在宫中,不方便他使用调度,便自作主张取来府中;同时,多尔衮还把自己的仪仗种类加到了20种,几乎与皇帝仪仗比肩。
种种所为,引起了顺治帝的强烈反感。顺治七年,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时意外受伤,很快去世,死时年仅39岁。消息传回京城,顺治帝十分哀悼,领着王公大臣缟素迎多尔衮,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甚至追尊多尔衮为“义皇帝”,定庙号成宗。然而这一切很快就变了。
多尔衮的死对头们纷纷出来告发其大逆之罪,顺治帝下令处死了与多尔衮有关的刚林、巴哈纳等人,多尔衮势力瞬间瓦解,他也成了满清的逆臣,被“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敢为多尔衮求请叫冤的人,全部获罪被流放宁古塔。
顺治皇帝年幼登基,自然受到过多尔衮的不少钳制,心怀不满,可以理解。之后康熙、雍正相继登位,康雍两朝共经历了70多年,顺治给多尔衮定下的罪,康熙雍正都不敢多说。直到乾隆时期,多尔衮才获得翻案的机会——为何祖父、父亲都没做的事,乾隆却敢为之呢?
雍正在位期间,朝中上下都是严苛整肃之风,等乾隆即位,便立刻施行宽仁,广获人心,比如,他把自己被幽禁多年的亲叔叔胤禵给放了出来;乾隆帝想做一个好皇帝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乾隆三十八年,他下了一道谕旨,肯定了睿亲王多尔衮为大清定鼎中原做出的贡献;
这是乾隆的第一步。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朝廷修国史时,乾隆正式下旨为多尔衮翻了案:“王(多尔衮)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荩......乃由宵小间谋,构成冤狱......宜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配享太庙。依亲王园寝制,修其茔墓,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其爵世袭罔替。”
多尔衮终于又从逆臣变成了忠臣,他泉下有知,只怕会感动得痛哭。而乾隆这么做的原因也显而易见,多尔衮一案本就疑窦重重,但多尔衮生前的功业不可忽视。正如乾隆所说,若多尔衮有心取而代之,他不会早点动手吗?康熙、雍正二帝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基于祖宗成法,不敢挑战顺治帝威严。
但乾隆不一样。乾隆立志向圣祖爷康熙看齐,能够施以仁君风范之处,便尽量做好,这不仅是向康熙学习,也是乾隆内心自信的体现,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比圣祖爷更好;当然,乾隆还是顾及了顺治帝的面子,没说顺治帝看走眼,只说宵小作恶,蒙蔽顺治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