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吴三桂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清军入关后,南明政权偏安于一隅。永历皇帝朱由榔是南明的最后一位皇帝,适逢乱世,他的帝王生涯可以说十分凄惨。
顺治十三年,除云贵的永历政权和郑成功仍旧抗清之外,清朝基本已经完成了对大陆的统一。因此,清朝若想实现全国统一,必须对盘踞在云南的永历政权进行征伐。顺治十四年清廷派遣吴三桂进军云贵地区。历经两年的战争,至顺治十六年,吴三桂攻克云南,并对永历帝穷追不舍。永历帝携文武百官逃亡南下。二月,在土司沐天波的帮助下,永历帝进入缅甸,开始了流亡缅甸的生涯。
清廷为斩草除根,于是命吴三桂镇守云南,并密令其剿除永历帝。吴三桂在平定云南局势之后,开始进攻缅甸,擒拿永历皇帝。因吴三桂与缅甸国王勾结,所以缅甸国王对永历政权进行威B和屠杀。当时的永历皇帝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最终被吴三桂擒拿。
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擒拿之后,便成为了清朝的鱼肉,任其宰杀。而事实是,永历皇帝死于吴三桂之手,那么清朝当时是否有赦免永历帝的史实?吴三桂是否痛下决心杀死永历皇帝呢?这些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首先,处死永历帝并非康熙的命令。
永历帝死于1662年,也就是康熙皇帝登基不久,还是幼孩,所以一切政令主要是由四大辅臣和文武百官协商所做出的决定,实质是代表的整个清廷的意见。
然而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清廷要求吴三桂赐死永历皇帝的命令。一种可能是清廷意衣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所以曾下令将永历帝杀死,但为青史留名,史书多将这一命令隐讳不录;第二种可能便是当时全国大局已定,清廷为笼络人心,打算放过永历皇帝一条新命。
其次,吴三桂极力处死永历皇帝。
不管清廷是何种态度,最终的结果是吴三桂否决了爱星阿将永历皇帝献俘北京的建议,而是奏请朝廷直接在云南当地处死永历皇帝。吴三桂主张处死永历帝原因如下:
第一,害怕献俘北京途中永历帝TUO逃。
吴三桂擒获永历帝可以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当时清朝的局势尚不稳定,反清势力尚未完全平息。云南距京城遥远,献俘北京不能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吴三桂将擒获永历帝视为不世之功。
此次擒获永历帝,虽然从军事上而言,意义不大,但却具有着清朝获得正统地位的这一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所以清廷十分重视,在得知永历被擒后,清廷进行了祭天活动,可以说清廷对这件事请十分重视。吴三桂早在清军入关之时,便投降了清朝,并在清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清廷也是对其大加恩赏。如果此次将永历帝处死,吴三桂则将获得不世之功,所以吴三桂十分重视永历帝的生死问题。
第三,吴三桂内心已经TUO离了明朝。
吴三桂最初投降清朝,可能是迫于不敌李自成的农民军,尚有借清军之力,打败对手的想法。而且当时还曾与多尔衮谈判划江而治。而在十几年的清朝指挥下南征北伐的过程中,清廷对其恩赏有加,在吴三桂的内心里,自己利益已经往往超过了明朝江山。所以明朝的请结在他的心里也一点点瓦解。
在吴三桂计擒永历帝之时,永历帝曾发文声讨吴三桂,骂他背叛。尽管如此,在永历帝被擒获以后,吴三桂仍然厚待永历帝。在面见永历帝时,也行的是君臣之礼,而且永历帝斥责他之后,他也曾汗流浃背,面如死灰。可以说在吴三桂的内心里,还保留着对于明朝君主的礼遇。
但此后并未再面见过永历帝,实际上也是自己与明朝君主做了一个了断。明朝灭亡乃是大势所趋,况且自己不可能放弃荣华富贵去尝试一次不可能的DU博。所以他选择了将永历帝杀死,以杜绝后患,实际上也是斩断了自己的后路。
第四,消除清朝猜疑。
吴三桂的前半生曾是明朝的大将,虽然投靠清朝,因其出身特殊,难免受到清朝猜疑。因此为获得清朝的信任,吴三桂主动上疏请朝廷赐死永历帝,以表忠心。不仅如此,在得到清朝就地正法的谕旨之后,吴三桂直接奏请将永历帝斩首。实际上,在对待前朝君主之时,为博取名声,收拢人心,统治者大多将其软禁,或者赐死之时全其身首,但吴三桂却出乎意料,选择了将永历帝斩首的刑罚。实际上也就是为了向清朝表示自己与明朝恩断义绝,向清朝表忠心罢了。最终在其他满洲将领的劝说下,还是免去了永历帝身首异处的刑罚。永历帝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在永历帝的生死问题上,吴三桂通过全面考虑还是决定将其除掉,不仅是为绝后患,更是断了自己的后路,给自己的选择做更好的心理建设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