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后宫娘娘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太监,又名宦官,是封建时期专供皇亲国戚差使的奴仆。太监入宫前,必须要切除他们的新器官。
于是民间传言,宦官乃刑余之人,六根不全,死后无法轮回,只能化作游魂野鬼,永世不得超生。
当然这些都是M信学说,大家只需听听图个乐呵。据《诗经》、《周礼》等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就已经开始使用太监。
战国末年,一位名叫嫪毐的宦官(假的,嫪毐没有阉割),还敢自称是秦始皇嬴政的“假父”。
两汉时期,皇权与宦官势力常常共生共存。东汉末年出现的“十常侍”,可是手握权柄,掌握的势力,连一些割据军阀都不及。
到了后世的隋、唐、明、清时节,又出现过不少名垂史册的大宦官。随便列举一下就有李辅国、魏忠贤、郑和、李莲英等人。
“太监”这个特殊职业,在我国封建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近些年,诸如《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宫女谈往录》、《我的前半生》,这些描写后宫私事的书籍,也是给大家带来无尽遐想。
皇宫内只有皇帝一个“带把的”,三宫六院可谓美女成群。于是乎,关于太监与后宫娘娘苟合的消息便不胫而走,甚至不少同学都对这些消息信以为真。
其中就包括——后宫娘娘洗澡时,身边需要太监全程陪同与伺候。“全程陪同”、“娘娘”、“太监”、“洗澡”这几个词语,单独列出来再组合一起,肯定会让读者想入非非。
在烟气氤氲的寝宫中,一丝不挂的后宫佳丽,躺在经致的澡盆中,旁边还有几位太监伺候着,这难道不是一幅风光旖旎的场景吗?
然而,通过相关回忆录来看。后宫娘娘洗澡时,太监是不可能全程进行陪同。由金易、沈义羚合著的《宫女谈往录》一书里,详细描写了慈禧太后包括其他大清贵妃的沐浴过程。
一般而言,娘娘们大约在吃完晚膳后的一个多小时后洗澡,时间应该会在晚上7:00~7:30左右,过程也非常繁琐。
由于古代不通电,更没有天然气,洗澡前的半个钟头,有4个太监先把澡盆抬入房间里,接着往盆里兑上温度适宜的冷热水。
水兑完之后,2个太监准备相应的MAO巾、香皂、爽身香水,另2个太监随时盯着水温。
因为水温过热,过凉,都会招致辱骂。若是主子在气头上,这几个太监可都要倒霉。
正主来之前,这4个太监,必须将手里的活儿 放下,赶紧走开,不许在后宫逗留。娘娘洗澡时,全程是由4个宫女伺候。
凭借《宫女谈往录》这本书,便能明确得知,清朝妃子们包括慈禧太后洗澡时,太监只负责干一些粗活。等到正式洗澡时,太监们需要赶紧退出寝宫,半刻也不能逗留。
《宫女谈往录》:在宫门上锁以前。因为须要太监抬澡盆,担水,连洗澡用的MAO巾、香皂、爽身香水都由太监捧两个托盘送来。太监把东西放下就走开,不许在寝宫逗留。
如此说来,后宫妃子洗澡时,全程需要太监陪同的传言,应该是一则彻头彻尾的谣言。
或许有同学会说了:“即便《宫女谈往录》这本书的细节是真实可信的,那也只能代表清朝的贵妃洗澡时不需要太监陪同。
明朝、宋朝,包括隋唐时期,后宫女眷洗澡时或许就要太监全程陪同呢?”
同学们有所不知,翻看各种史书文献不难发现,古人对于洗澡之事,几乎闭口不提。
孔子曾说过说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春暖花开之际,大人带着小孩去河里一起洗澡。洗完之后,登上木台吹风,好不快活惬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宋、明时期,古人们并不提倡这种“野浴”。比如《金瓶梅》便详细记述了西门庆的洗澡过程。
《金瓶梅·第二十九回》:不一时,把浴盆掇到房中,注了汤,二人下的床来,同浴兰汤,共效鱼水之欢。
据《金瓶梅》记述,至少明朝时期,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是用此种方式洗澡。
另外,大家千万不要被历史古装剧M或,认为古人洗澡时,都要用硕大无比的木制澡盆,其实这点大错特错。
通过出土文物,还有相关史料文献记载,古人用的浴盆,长度大约只有1米~1米2,高度还达不到成年男新的膝盖。
除了十分偏爱洗澡的慈禧太后之外,皇亲贵胄们就是用这种木质澡盆进行洗浴的。因条件限制,皇帝、后宫贵妃完全可以自己洗澡。
毕竟这种木质澡盆体积也不大,一个人洗澡也方便。如果一下涌进好几个太监宫女,反而会有些不轮不类。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封建时期,皇宫内会有宵禁。宵禁之后,太监包括大内侍卫不能留在后宫内。整个后宫除了皇帝一个男人之外,就连成年皇子都不能随意出入。
在这种背景下,谈何太监会全程伺候后宫娘娘沐浴?皇帝都不会答应
因此,古代太监们是不会全程伺候娘娘洗澡,一些粗活,比如挑水,准备相应物件倒是需要他们来完成。除此之外,只有宫女才能与娘娘贴身接触。
在宫里当差,稍有不慎,便会人头不保,也根本不存在那些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