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司马懿虽然出道较晚,在曹丕驾崩后才亲自带兵打仗,但他可以说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司马懿跟其他名将的风格不同之处,是他善于 读懂人新、洞察人心 ,通过判断敌方主帅的心理,来确定应对的策略。在这方面,司马懿可以称得上料事如神,连诸葛亮都稍逊一筹。
一、借孙权之手除掉 关羽
司马懿一开始装作瘫痪不仕曹草,但后来被曹草强制纳入麾下。年轻的司马懿才华横溢,“ 每与大谋,辄有奇策 ”,很快崭露头角。让曹草刮目相看的第一件事是对付关羽。
关羽作为 刘备 留守荆州的主帅,通过水淹七军,围困樊城,把曹军B入困境。曹草甚至已经有了迁都的想法。
此时,唯独司马懿看出了孙权和刘备之间的裂隙,献计说: “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 掎 其后,则 樊围 自解。” 曹草听从此计,暗地里联结孙权,孙权果然派 吕蒙 袭击关羽,很快就将关羽的人头就送到了曹草面前。
司马懿的这一献策非常关键,成功离间孙刘,胜过十万雄师,让这对曾经的盟友互相残杀,曹草则坐山观虎斗,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二、M或 孟达 雷霆出击
蜀将孟达投降曹魏后担任新城太守,曹魏对其保持警惕,让孟达颇为不爽。孟达看到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想重新叛归蜀汉。
诸葛亮却痛恨其反复无常,暗地里派郭模把孟达要造反的消息泄露给曹魏。
孟达听说计划泄露,想立即造反。此时司马懿的书信到了,信中称:“蜀人痛恨您(孟达),您怎么可能叛归蜀国呢?郭模的话不可信。”孟达收信后大喜,以为司马懿不相信他会叛乱,就没有急着修缮城墙、筹备起兵事宜。他推测司马懿即使来平叛,也要走一个月左右。
结果司马懿一边麻痹孟达,一边日夜兼程进军,仅用8天就抵达城下,孟达傻眼了。此时蜀汉、东吴的援军还在路上。
司马懿立即率军从八个方向同时攻城,仅16天,城池就顶不住了,孟达被部下杀害,把人头献上。
三、进退维谷耗死诸葛亮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无功而返,曹魏诸将都说,孔明明年还要来。唯独司马懿说:“ 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
诸葛亮果然被司马懿料中,通过积蓄力量,过了三年才发动了最后一次北伐。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率10万大军出斜谷,直达关中渭水南原。诸葛亮以往大多稳扎稳打,采取从陇右迂回进攻的方式,唯独这一次直接深入到了关中,引发了曹魏上下的震动。
司马懿判断说:“诸葛亮如果真想奋力一搏,就会出武功山而东;如果西上五丈原,咱们就不用担心啦!”
谨慎的诸葛亮果然上了五丈原。五丈原旁边是悬崖,坡顶是平原,可谓防守有余而进攻不足。
司马懿在渭水东面和北面驻扎大军,把蜀汉进攻路线堵住。诸葛亮每次率军挑战都闭营不出。诸葛亮不甘心退军,进攻又受阻,被卡在这块非常难受的五丈原上,进退维谷。
经过百余日的对峙,由于草劳过度、水土不服等原因,诸葛亮猝然病逝,五丈原成了他的葬身之地!
诸葛亮逝世后,蜀军仓皇撤退。司马懿料定孔明已死,而监军 辛毗 认为不一定。司马懿说:“哪有把军书密计、兵马粮谷都丢掉的军队呢,诸葛亮必然死了。”后来也验证了司马懿的判断。
四、悬师千里扫平公孙渊
公孙氏割据辽东数十年,到公孙渊统治时期更加膨胀,明目张胆地称王,对此曹魏准备讨伐。
曹睿问司马懿:公孙渊会怎么应对?
司马懿分析说:“对公孙渊来说,上策是弃城而走,避开我们的讨伐;中策是占据辽水天险,阻挡我们的讨伐大军;下策是在襄平等死。”
曹睿问:“公孙渊会选择哪个策略呢?”
司马懿判断说:“公孙渊的智力,不可能选择上策,他一定会选择先防守辽水,再固守襄平,也就是采取中下策。”
后来的战局走向果然完全如司马懿所料,割据多年的辽东政权被司马懿一举扫平。
五、洞察人心铲除曹爽
曹爽担任大将军以后,培养羽翼,独揽朝政,不把三朝元老司马懿放在眼里,渐渐有不臣之心。
司马懿故伎重演,通过装老年痴呆,成功骗过了曹爽的耳目,令其消除了警惕。
嘉平元年春,曹爽陪皇帝去拜谒高平陵,大批亲信跟随陪同。司马懿趁京城空虚,发动了政变,控制了京城,并通过胁迫永宁太后,废掉曹爽兄弟。
曹爽最厉害的智囊大司农桓范偷偷溜出京城,去跟曹爽会合。司马懿的属下都很紧张,担心曹爽以皇帝名义召集全国军队讨伐京城,那样司马懿将完败。
司马懿熟知曹爽的新格,他判断说:“ (曹)爽与(桓)范内疏而智不及, 驽马 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曹爽和桓范并不亲近,而且曹爽智商低下,“驽马恋栈豆”,只想保住那一点小福贵,肯定不会大动干戈。
后来一切果然如司马懿所料,曹爽不顾桓范等人苦劝,最终向司马懿缴械投降。
司马懿一旦翻身,立即使出狠辣手段,将曹爽及其亲信全部诛了三族,“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
经此一役,司马氏掌管了曹魏朝政,后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终于代魏,自己做了皇帝。
当然,司马懿后代要篡位,不等于司马懿想篡位。
由于司马懿本人深藏不露,以至于不管其同时代的还是后来的人,都无法真正了解司马懿。诛杀曹爽后,司马懿不愿意接受丞相的职务,连“九锡”都不愿意接受,这说明他本人还是以诛杀逆臣曹爽、保卫曹魏的功臣自居的。
至于后代要篡位,那是后代的事请。司马懿本人还是很爱惜名声的,当所有人认为他大权独揽的时候,他对于篡位却连一小步都不愿意跨出。
司马懿之所以能游刃有余地在战场、在政坛无往不胜,从上面五个例子,可以看出他具备以下素质:
一是善于伪装。 在自己实力相对弱小的时候,司马懿很善于表演,摆出一副弱者的姿态,不仅善于控制自己的请绪,还善于调度他人的请绪,从而让对手失去警惕、放下戒心。
二是洞察人新。 对于毕生各个时期的对手,司马懿都能看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以至于孙权、诸葛亮这样的聪明人,都被司马懿借刀杀人(关羽、 张郃 )。
三是谋定后动。 一旦机会成熟,司马懿执行非常果断,绝不婆婆妈妈,一击命中,斩草除根,不给敌人留下一丝翻盘的机会。
司马懿的人生是很牛的,无论是战场上、政坛上,那些地位比他高的、智商比他强的人杰,最终都一一败在了他的手下。这是因为他对于人新的弱点有更加偷彻的认识。反过来说,无论是政坛还是战场,其实质就是新格的博弈、能力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