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后周太祖郭威的寡妇奇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五代是个传奇遍地的时代,后周太祖郭威,人称“郭雀儿”,更是传奇中的传奇。随便一数,他至少有四件事,虽不敢说后无来者,却确实是前无古人的。
一是他脸有刺青却做了皇帝。如他自己所言:“自古岂有‘雕青天子’?”他就是这自古以来第一人。二是他把皇位传给了一个外星人。皇位只传自己的子孙后代,即使自己没子嗣,也要传给兄弟的子孙,打下来的江山不能落入外人之手。而郭威却心甘请愿地把皇位传给了自己老婆的侄子柴荣。三是他的正妻柴氏是后唐皇帝的妃子。娶皇帝女儿的不少,娶皇帝老婆的还真没听说过。四是他前后娶了四个老婆,这不稀奇,稀奇的是这四位明媒正娶的老婆,全是寡妇。
自然,说传奇,是后世人的想法。郭威当时。恐怕不是·存心要给后代创造一个传说,他肯定是觉得自己所做的,实在是自然而然、不得不然的。比如“花项汉”做皇帝。以前是没有的。但没有哪条规定说纹了身的就一定不能坐皇位。不错,纹身之人是地位卑贱,但卑贱者做皇帝实在太多了。早年有刘邦,眼前有朱温,谁也不比谁高贵,有道是英雄不问出身,他刘三做得、朱三做得,他“郭雀儿”做不得?
比如传位于柴荣。都知道肥水不流外入团,但问题是打江山难保江山更难,此时天下大乱,一不留神这皇位就给人夺了去。两个儿子部早死,几个侄子也不成器,而这柴荣雄才大略,即使传给郭氏子孙。也要被他夺去。与其等他来夺,不如就传位于他。落得大方。况且柴荣已过继给了自己,也算是个儿子。
至于一个粗鄙的军汉娶了皇帝的妃子。今天看来惊世骇俗,当年却只能说是机缘巧合,是时代大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当时后唐庄宗死于伶人之乱,唐明宗继位,他自然不能再留前皇的嫔妃,于是把她们都尽行遣散。这中间有一个姓柴的妃子,在其父母陪同下出宫回家,途宿黄河边一个客店。此时恰好一个衣衫褴褛却气宇轩昂的汉子从门口走过。柴氏眼前一亮,忙打听此人是谁?店主说,这是马步军使“郭雀儿”。
柴氏把“郭雀儿”叫到跟前,一番交谈后,认定此人日后必成大器,遂决意以身相许。柴父很不理解,说:“像你这样的身份,起码嫁个节度使,岂能跟着这个穷小子?”柴氏说:“我久在宫中,颇识贵人。这‘郭雀儿’眼前落魄,将来必定大贵,不能失之交臂。”于是她将囊中珠宝一分为二,一半让父母回乡,一半就带在身边助郭威奋斗。郭威与柴氏遂在旅店里缔结良缘。
这段故事听着像说“话本”,但在当时而言,也可说是虽在意料之外,却在请理之中。五代时天下大乱,皇帝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皇位也是和平交接的少、强抢硬夺的多。一旦龙椅上换了主,先皇的嫔妃就面临一次大“洗牌”。凶狠一点,全部杀了,仁慈一点,尽行遣散。五代时隔几年就换个皇帝、隔十几年换个朝代,嫔妃流落民间的也特别多,兵荒马乱的,嫁人不嫁人也没人管。所以郭威能娶到皇帝的妃子,也就是一个“概率事件”。
而另一方面,五代时社会阶层流动极快,赵令畸《侯鲭录》云:“唐末五季,士大夫有言曰:贵不如贱,富不如贫,仕不如闲”,这句牢烧话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动荡之剧烈。今天是朝廷大臣,保不定国破家亡,明天就成了街头流浪汉。反过来,今天是贩夫走卒,风云际会之下,明天就成了大将军、节度使,就是做皇帝也不是不可能,这样的事在五代时不胜枚举。所以女子在择婿的时候,把男子的能力、前途放在了第一位。
柴氏所谓“久在宫中多识贵人”,无非是她看多了后唐那些大将、节度使的发迹史,自然而然练就了一双识英雄的慧眼。如后梁太祖朱温与其妻张氏,后汉高祖刘知远与其妻李三娘,后汉大将史弘肇与其妻阎氏,他们之所以能在微贱时缔结传奇婚姻,在于他们显示了“绩优股”的素质,而在五代这样一个大震荡的“股市”中,这样的“绩优股。有着其无限的升值空间。这样的人间喜剧,在太平盛世是见不到的。
女子择夫如此,男子娶妻也是同样。从将军到皇帝,他们娶妻,看中的是女子的美貌,注重的是对自己事业的帮助,中唐前那种尚门第、重阀阅的风气在五代已非常淡薄了。郭威有“一后三纪”,除了柴皇后,还有杨氏、张氏、董氏,而这四人,全是以寡妇之身嫁给郭威的,以致清代史学家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大惊小怪地说:“统计前后四娶,皆再醮妇,亦不可解也。”
柴皇后是后唐庄宗的妃子,庄宗死后出宫,算是庄宗的寡妇。柴氏早死,郭威的第二任妻子是杨氏。杨氏年轻时选入镇州节度使王镕府中为姬妾,天祐十八年(921)王镕为乱军所杀,杨氏流落民间,嫁给同乡一个叫石光辅的平民。没几年,石光辅也死了。这时柴氏刚去世,郭威听说杨氏美且贤,遂来求婚。杨氏虽是寡妇之身,却也心高气傲,不肯随便答应,她让弟弟杨廷璋失去“考察”。杨廷琼回来说郭威“姿貌异常,不可柜”。杨氏这才嫁给郭威。杨氏嫁给郭威后,持家有方,把家事处理得非常周到。后晋天福末年,杨氏去世。
郭威的第三任妻子张氏,出身于官宦人家,其祖其父都在镇州节度使王镕手下任高官。王镕被杀,唐明宗派兵来镇州平叛。其中有一位将军叫武从谏,驻扎在张家,见张氏年轻貌美,就为其子娶了张氏,并带回太原老家。不久。武从谏之子去世,张氏成了寡妇,这时郭威正镇守太原,就娶了张氏为继室。后汉隐帝时,因疑忌郭威谋反,尽杀羁留在京的郭威家属,张氏亦遇害。
董氏是郭威的第四任妻子。董氏常山人,父亲也是镇州节度使王镕部下的一个小吏。镇州之乱中。董氏与家人失散,被潞州的一个牙将领回家。这牙将因自己的妻子不能生育,对董氏就像女儿一样,专门请了老师教她。到十三岁那年,董氏的哥哥董禹找到了她,几年后嫁给了乡人、后晋官员刘进超。后晋灭亡时,刘进超被掳而死,董氏寡居洛阳。萤氏与郭威的第二任妻子杨氏是同乡,早年相识,杨氏常向郭威提起董氏的贤惠。郭威镇守洛阳时,想起杨氏之言,让人寻访到董氏并娶之。
自然,作为一个皇帝,郭威还有不少的嫔妃,但相继为正室的,就是柴、杨、张、董四人,而她们嫁给他时恰好全是寡妇之身,杨氏还两度寡居,这确实极为少见。细究起来,这既与郭威本人的经历有关,更是时代风气使然。
郭威是邢州尧山人,出身贫寒。《旧五代史》中还有种说法,说他“本常氏之子,幼随母适郭氏,故冒其姓焉”。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郭威的母亲就是一个寡妇。郭母以寡妇之身,还带了郭威,嫁给了后晋顺州刺史郭简。也许在郭威看来,自己的母亲都能以寡妇身份嫁结刺史,他能娶到柴氏这样的皇帝嫔妃、杨氏这样的王府姬妾、张氏这样的官宦千金,虽说是寡妇,但已经很不错了。
事实上。当年娶寡妇或娶再婚女子,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丢脸。另一方面,唐五代时,做寡妇的自己也不觉得地位低。再嫁也是件平常事。所谓“改蘸异门,礼仪常范”,改嫁是合乎礼仪为社会所认可的。唐五代的贞节观念远较后代淡薄,是毫无疑问的。在这样的风气下,郭威连娶四个寡妇,“手笔”是大了点,但也算事出有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