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说汉中都督很憋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争夺战中取得胜利,成功拿下汉中,完整占有益州。汉中作为益州西线门户,是对曹魏集团首当其冲的军事战略位置。既然打下来了,那必然得派一上将镇守此地。因此诸将议论,关羽、张飞是跟着刘备涿县起兵,亲如兄弟,荆州一地都交给关羽了,那汉中这地肯定是给张飞。没想到刘备脑子一拐,倒是任命魏延为镇远将军督汉中军事,加领汉中太守。
因此,魏延成了第一任汉中都督。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都督可是一区之军长,魏延还领了太守,既督领军事,为最高军事长官,又管治理,管理一方百姓。不过汉中都督憋屈,不像其他都督,比如庲降都督,离成都两千余里,天高皇帝远,不管是军事,治理,皆是都督一人草办。比如永安都督,是益州东门重职,一是协防,二是处理吴蜀之间的关系,对于蜀汉也是很重要的位置。
反观汉中都督,到了建兴五年(227年),自诸葛亮筹备北伐,入驻汉中,魏延这汉中都督就被弱化了。
‘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魏延从汉中一把手,变成了督前部,以丞相司马身份参与军事,并且领了个虚职,也就是凉州刺史。到了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魏延因本身与杨仪关系不和,最后兵败王平,被马岱追击斩杀。
魏延死后,吴懿被朝廷任命为第二任汉中都督,因陈寿没有为其立传,记载较少。只知道吴懿任职三年,最后在任上去世。
‘十二年,丞相亮卒,以壹督汉中,车骑将军,假节,领雍州刺史,进封济阳侯。十五年卒。’
从建兴十二年(234年)至十五年(237年),三年时间蜀魏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事,吴懿这汉中都督自然是当得相安无事。而且吴懿是刘备的大舅子,身为皇亲国戚,自然是身份尊贵。介于眼下不管是南中,或者是东线永安都离不得重将镇守,再说吴懿从刘焉到刘备,皆是良将,并且前后参与了诸葛亮五次北伐,自然是知根知底的。不然杨戏不会表赞‘车骑高劲,惟其泛爱,以弱制强,不陷危坠。’
第三任汉中都督是王平。
王平原是魏将,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随曹草前来夺取汉中被刘备击败,得以投降刘备。在建兴十二年(234年),吴懿被任命为汉中都督时,王平被任命为安汉将军,领汉中太守。那吴懿死后,自然就由他替代。
延熙七年(244年),素无战功的曹魏大将军曹爽为建立威信,强行发动伐蜀战役,时称‘骆谷之兴’,共起步骑十万大军。王平以汉中不足三万兵力,占据险要,成功击退曹爽。
当时马忠在南中,防备南蛮;邓芝驻守永安,防备东吴;王平在汉中,防备曹魏;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汉变土的平安,平安三侯威名始于此时。
‘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最后一任是胡济。
延熙十一年(248年),因王平逝世。蜀汉朝廷以胡济继王平为第四任汉中都督。
延熙十九年(256年),大将军姜维发动第九次北伐,与胡济相约会军上邽。却因胡济失约,导致姜维在段谷兵败邓艾。
景耀元年(258年),因姜维多次北伐,导致蜀汉国力亏空,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命诸将严守阳平关以内险要,放魏军进阳平关,拉长补给线以拖垮敌军,再围歼。而胡济被派往汉寿驻守。
从延熙元年(238年)起,姜维就随大将军蒋琬入驻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时任汉中都督是王平。到延熙二十年(257年),前后二十年间,姜维共发动十一次北伐(延熙十六年,费祎被刺杀,次年,姜维主持国内外军事,也就是说前六次北伐,并不是姜维作为一把手,而是以偏军烧扰凉州地区,特别是在费祎成为丞相后,经常制止姜维大举兴兵,因此配给他的兵力不足万人)。
‘每衣兴军大举, 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因此说汉中都督做得憋屈,皆是是因为虽然身为一方最高军事长官,但每每都归中央调配。毕竟汉中位处益州北部,乃门户之郡,在丢了荆州后,就成为蜀汉输出曹魏的唯一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