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皇帝吃冷菜冷饭的事请,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自然衣食住行方面也是样样奢华,穿的是黄褂龙袍,住的是金鸾宝殿,以辇代步,食,自然也不同寻常。想必很多读者都会很好奇皇帝是不是餐餐都是山珍海味,满汉全席呢?其实古代君主吃到嘴里的大多都是冷菜冷饭,溥仪在自传中曾吐槽,这些年自己就没吃口热乎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饮食文化就是与权力直接挂钩的。清朝,在内务府下设专门机构,管理皇帝、后妃及宫中其他皇室成员等人员的饮食及典礼筵宴等事宜,就是我们俗称的御膳房。据史料记载,紫禁城里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膳房。这个伺候皇帝吃喝的御膳房到底有多少人,从无准确统计,只知道“养心殿御膳房”一处就有几百人。
皇帝的饮食,从制作开始到皇帝吃到嘴里,可是经过了很多复杂的工程和步骤的。我们先说说做菜的,掌管御膳房的都是八旗亲信,都是皇室内亲,他们一般对于皇帝都是忠心耿耿。如果一旦出了什么差错的话,他们自己也逃TUO不掉。所以说有谁愿意用自己的荣华富贵来铤而走险呢?
其次食材从采购,到运送存储、择菜洗菜、备菜,每一个程序都是由专人来负责,即使炒菜的时候,也是三个厨师互相监督,这些制度让人们想在饭菜里面做点手脚都非常的难。等菜炒好了,接下来该装盘上菜了,这也有专门的太监盯着并且会进行记录存档。
皇帝吃饭并没有固定时间,由自己决定,只需要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其它殿上的太监说一声“传膳!”…就这样,一直传进了御膳房里面。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巳经走出了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皇上而来。就是所谓的送菜。
很多读者会认为这不就意味着马上可以吃饭了吗?其实还不是,皇帝吃之前,要经过五个步骤,缺一不可。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居心叵测之人给食物下毒。那么,具体是哪五个步骤呢?
第一步,摆菜谱。通俗来说,就是把太监们送来的菜,包括果品、点心之类的全部摆放在桌上。每一样菜,都被在边上标明菜名、掌勺的大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事后直接追查到相应的责任人。
第二步,每一道御膳,在御膳房都要留下样菜,以备查验之用。
第三步,用银牌验毒。 如果食物中有毒,那么银器就能立马变黑,所以,皇帝在吃饭的时候,银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即使有些餐具是瓷器类的,那也会在旁边挂一个小银牌。
第四步,赏膳和尝膳。就是经过以上的过程还不够,还要让后妃或者太监先尝过之后,确认没问题了,然后再吃,吃时,也要用银盘子,象牙筷子检验一下是否有毒,方敢入口。
第五步,这个时候皇帝才可以真正的开始享用美食。
试想一下,经历这么道程序,那饭菜还能热乎吗?所以古代皇帝基本上吃的都是冷菜冷饭了。除此之外,在吃的时候还是有规矩。无论哪道菜,即使它再可口,皇帝都不能连吃三口,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家规,叫作“吃菜不许过三匙”。因为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是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的,一来怕有人在膳食上打主意,投毒谋害皇帝;二来也是不想传出宫后有人假借御膳之名,招摇撞骗。站立在皇帝身后的四名太监便是专门执行家规的,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老祖宗定的规矩。
总之,皇帝的用膳总是让人捉莫不偷的,不能让人轻易掌握规律。不光这样,清宫《膳底档》是专门记录皇帝进膳请况的内廷资料,事无巨细,一点不漏均记录在案,但是皇帝爱吃什么菜则是万万不能记录上档的,皇帝也绝不会说自己喜欢吃什么,或者今天想吃什么。侍膳的太监及宫内人员更不许随便谈论,这可是宫内的一大忌讳,随意谈论或泄露皇帝用膳请况的人,轻者杖责,重者砍头。如果没有皇帝的旨意,包括皇后在内,任何人都不能跟皇帝一起吃饭。所以民间流传“吃独食儿”,说的便是皇上孤家一人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