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辫子头”是什么样子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不知从何时开始,清宫剧开始在电视上“霸屏”,虽然近来有减少的趋势,但还并未彻底绝迹,与其他年代的电视剧相比,清宫剧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剧中所有的男新都留着“辫子头”,俗称“音阳头”!
想必很多人都有同感:最初在电视中看到辫子头时觉得有些古怪,可是随着剧请的推进,加之主角光环的“加持”,竟然莫名觉得辫子头还有些帅!那么历史上的辫子头也像电视剧中那样“别有一番风味”吗?
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个概念,电视剧是一种“影视艺术”,虽然也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但经过“后天”的加工与修饰后,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就拿“辫子头”来说,虽然清宫剧中的辫子头看上去还有些帅,但在历史上却并非如此!
其实“辫子头”完全不符合我们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之所以在电视剧中看着有些帅,一方面是因为主角光环的“加持”,更重要的是剧中演员的颜值颇高,再加上后期的化妆、灯光、磨皮等“艺术处理”,才呈现出剧中“英俊潇洒”的形象!
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长相普通之人,普通的颜值根本“hold不住”如此奇葩的“辫子头”,况且现实生活中可没有灯光、磨皮等后期处理!试想一下,若是身边有人留了辫子头,你会觉得好看吗?
所以辫子头非但不帅,而且很丑!更重要的是,清宫剧中的“音阳头”还不是最丑的!
“辫子头”始于清兵入关后的“剃发令”,据《清史稿》记载:清军1644年入关时颁发“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
而此时清廷所规定的“发型”可不是清宫剧中的“音阳头”,而是“金钱鼠尾头”,据《抚浙檄草》所载:每个炎黄子孙都被迫把以前的头发屈辱地剃去,只留下铜钱大一点,梳成一根小辫,叫“金钱鼠尾”式。
试想一下,头顶几乎所有的头发都被剃光,只留下铜钱大一缕,然后编成细细的辫子,粗细要正好能穿过铜钱中间的小孔!这画面“太美”简直想都不敢想!
那清宫剧中的“音阳头”是何时出现的?
这就要从清朝发型的“流行趋势”说起了,纵观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留发越来越多,辫子越来越粗是总的趋势,乾隆帝之前,头发都是标准的“金钱鼠尾”式,嘉庆帝后,辫子开始变粗,在日本人所著的《清俗纪闻》中有相关记载:面积已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而是足有4个金钱大。此时的辫子虽然变粗,但顶多也就是从“老鼠尾巴”变成了“猪尾巴”!
随后辫子又慢慢从“猪尾巴”变成了“牛尾巴”,直到清末才成了清宫剧中的“音阳头”,而留音阳头的原因也颇为好笑:清兵认为把辫子留粗然后卷在脖子上能在作战时起到保护头颅的作用!
也就是说,即使是电视中那丑陋的“音阳头”也仅仅出现在清末,清朝其余时间的发型更丑!然而丑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这种发型乃是屈辱的标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汉族文化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正如《孝经》所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但凡是汉族建立的王朝绝对不会B迫平民剃发,而清朝统治者满族出身,无此忌讳。
所以他们以暴力手段胁迫汉族剃发就是为了摧毁汉民族的自尊心,从而维护满清统治。
但这对我们汉人而言,乃是莫大的屈辱!
小结:
“辫子头”已经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其影响却并未烟消云散,时至今日,在西方一些“辱华漫画”中,“猪尾巴”式的发型还是中国人最显著的标志!
但我们不能因此回避那段不堪的历史,而应该像越王勾践那样“卧薪尝胆”,时刻谨记曾经所受到的侮辱,并以此自勉,不断壮大己身,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当我们自身足够优秀时,当中华民族足够强大时,我们曾经所受的耻辱都将成为我们奋斗的“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