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明朝的北京保卫战是怎么打响的?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李宗盛在《山丘》的歌词中曾写道:“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这种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热播剧《大明风华》中的传奇人物孝恭孙皇后,是一位历经明代六朝的传奇女子,是一位豪气干云的大人物。她曾两次站在“山丘”之上,一次是土木堡之变,一次是夺门之变。在这两次巨变之间,发生了一场决定当时中国走向的战争——北京保卫战。这场保卫战留下了很多故事,瓦剌大军如何突破长城防线,功勋卓著的兵部尚书于谦为何惨死?
孝恭孙皇后剧照
《大明风华》的火热,很多网友都说道:“就是仅仅看过《明朝那些事》的读者,都能发现电视剧中的历史漏洞。”那么,真实的历史如何呢?
明英宗朱祁镇
我们还需要从北京保卫战发生的背景说起。北元是与明朝并立于世的一个政权,它分为三部分:瓦剌、鞑靼和兀良哈。明英宗正统年间,瓦剌逐渐强盛并统一诸部。而后,瓦剌首领也先以明廷侮辱贡使、削减马价、拒绝联姻为借口,率四路大军南下,统率所部大举进犯明朝边境,兵锋直指大同。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率二十万大军冒险亲征。朱祁镇所率大军刚到山西大同,即接到前线传来的各路明军溃败的消息。监军王振不敢进军,他以回家为借口令大军撤退至土木堡。不料,瓦剌军紧随其后,致使明军溃败,王振及众多将领死于乱军之中,明英宗被俘,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也是北京保卫战的背景。
景泰帝朱祁钰
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明廷想用重金赎回明英宗的几乎失败。但是,这让也先尝到了甜头,他亲率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南下:阿刺知院率领三万大军攻打居庸关,也先率领七万大军并挟持明英宗出兵紫荆关。也先的这个战略布局是接受到明廷太监喜宁的启发,这应了李云龙的那句话“凡事就怕出内间”。
兵部尚书于谦
兵部尚书于谦曾说:“险有轻重,则守有缓急,居庸、紫荆并为畿辅咽喉,论者尝先居庸、而后紫荆,不知寇窥居庸其得入者十之三,寇窥紫荆其得入者十之七。”他的这句话印证了战争的走向。也先正是率军突破紫荆关,经易州过良乡直B北京。
九门兵力布局
在防御的过程中,有人建议22万明军进北京城坚守,而景泰帝朱祁钰认为这样有失大明威仪。于是,朝廷紧闭九门,全部明军分列九门之外积极御敌:镇远侯顾兴祖在阜成门,武进伯朱瑛在朝阳门,都督刘聚在西直门,广宁伯刘安在东直门,都指挥李端在正阳门,都督陶瑾在安定门,都指挥汤芦在宣武门,都督刘得新在崇文门,而于谦将兵部事宜交给了侍郎吴宁督办,自己则与石亨率领副总兵范广、武兴在德胜门外列阵。
瓦剌也先剧照
在北京保卫战期间,身为京师三大营的神机营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神机营更是在一轮又轮的火器打击中让瓦刺骑兵损失惨重,丢下几千具尸体悻悻而去。以此同时,北方边陲重镇宣府、大同的守兵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誓死保卫国土。也先进攻北京各门屡次遭到失败,阿刺知院率领的中路军在居庸关的进攻也受挫。另外,明军的援军从各处赶来,也先唯恐后路被切断,便于十五日夜率一部人马,挟持英宗朱祁镇由良乡(今北京市房山东北)向紫荆关撤退,北京保卫战以胜利告终。
而后,明朝功臣于谦在夺门之变后被斩首。这位善于谋国、疏于谋身的忠臣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的墓碑位于于杭州西湖南面的三台山麓。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