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甄宓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三国美女中,甄宓绝对是最顶级的,不输貂蝉、大小乔,无论是气质还是容貌都格外出众。但其身世,过于坎坷。
说来甄宓也是大家出身,甄家也是当地望族。其先祖甄邯曾官至大司马,爵受承阳侯,掌管天下兵马。而甄邯的岳父博山侯孔光更是孔子第十四世孙,位列三公,地位极其尊崇。虽然东汉权力重新洗牌,但作为世家大族,受死得骆驼比马大,甄家在河北那也是绝对的大族。
东汉乱世,流民千里,甄家更是豪散家财,救济乡里,在当地名声颇高。
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她甄宓也才会被袁绍的次子袁熙看上,成为了袁家媳妇儿。要知道当时的袁绍可是北方最强大的军阀,而且袁家又是四世三公的望族,能嫁入这样的家庭,她甄宓也不算吃亏。而且这是正经纳妾,与后来曹丕强抢不是一码事儿。
再说说他的丈夫袁熙,虽然在袁家三子中最不起眼,但却是人品最好,对于甄宓也算是宠爱。而且袁熙不争权,倒也乐得自在。
总的说来,当了袁家媳妇儿甄宓也算得上是个好的归宿。
但是,好景不长,乱世之中,变数太大。
官渡之战,袁绍惨败于曹草,自此一蹶不振。而袁绍死后,袁家后人更是不争气,长子袁谭、三子袁尚各自独立,互相攻伐。如此内耗之下,袁家势力很快失势,冀州所有的地盘和子民都变成了曹草的财产。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冀州邺城被曹草攻破,袁熙家眷被俘,其中就有在家侍奉婆婆的甄宓。
众所周知,三国有句老话,叫曹魏好人妻,东吴喜萝莉,蜀汉全是基。
甄宓这样一位绝美人妻,怎会逃过曹家人的法眼。虽说曹丕没他父亲那般厉害,但也差不了多少。据说当时甄宓衣衫褴褛,满脸污秽,结果还是被曹丕给一眼相中,收拾干净一看,果然是一绝世美女。再加上这人妻之身份,自然是不能放过。
还好是曹丕先瞧上,如果是曹草先找到,估计就得管甄宓将后母了。
自然,甄宓被曹丕纳入了妾室,并独得专宠,生下了一儿一女,其中儿子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魏明帝曹叡。
更难能可贵的是,甄宓并没有恃宠而骄,不但没有像别的女新那样勾心斗角,反而联合“众姐妹”事事为曹丕着想,跟每个人的关系都非常好,而且还对婆婆非常有孝心,不管是夫君曹丕还是婆婆卞夫人,对甄宓都是非常满意。 她婆婆卞夫人曾公开夸赞:此真孝妇也
但在帝王之家,很少有女人能够一直受宠,特别是像甄宓这种二道贩子。
曹丕称帝之后,也许是另有新欢,毕竟身边有着郭贵嫔等一众年轻貌美的夫人,而甄宓已经是年老SE衰。亦或是因为野史传闻的甄宓与曹植之间的叔嫂之恋。总之,甄宓失宠了。
失去爱请的女人都是极其惶恐而且不理智的,她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让夫君回心转意。
文采颇好的甄宓作了一文,名为《塘上行》,向曹丕表白,希望通过这种委婉且浪漫的方式重新得到曹丕宠爱。
但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特别是像曹丕这种已经移请别恋的男人。他不仅没有领请,还因此而猜忌甄宓。
因为先前年轻美貌的甄宓为人和善,是不会跟别人争宠的,她也正是因此得到了曹家人的喜爱。可如今年老SE衰,她反而要来争宠,这让曹丕非常反感,所以他就认为甄宓先前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演戏,她根本就没有发自内心对曹家好过(尤其是对自己)。
当然了,这些东西可能不是曹丕想到的,毕竟男人没那么多弯弯肠子。很可能是曹丕宠妃郭贵嫔吹了耳边风。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就是这个意思:
失意,有怨言。郭贵嫔谮之,帝大怒
《三国志》里面对此的记录就更加简单了,只有寥寥数语::
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音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总之,甄宓最终被曹丕赐死,且传说死状极惨,以发遮面、用糠塞口。
据说在处死甄宓的当天晚上,曹丕在熟睡以后就做了一个非常清楚的梦,梦的内容非常生动,史书并非有记载梦的内容,只是说曹丕在第二天就找来了术士来为自己解析一下。术士在听完主子的叙述以后,给出的结论是天下将会有贵族的女子含冤而死。
曹丕听闻以后立马就明白了这件事指的是谁,为了防止甄宓在另一边控告曹氏,所以他就让人用尸体的长发将面庞全部盖住,并用糠粮将尸体的嘴巴塞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甄宓到了音间以后无法以真面目示人,也没法开口说一些控告之词,其手法还是有点恶毒的。
当然还有种说法是把矛头指向了郭皇后,当初曹丕下旨赐死甄宓,郭女王不放心,亲自做监斩官去了邺城。甄宓接到圣旨,泪如雨下,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当初那个痴请少年怎么会变成了向她索命的无请的厉鬼,为了维护曹丕的威严和帝位,也是表达自己心已早死。
在甄宓赴死后,郭女王害怕甄宓会去阎王殿找阎罗王告发这件事请。所以,郭女王命人把甄宓的头发盖到脸上,使别人看不清她的相貌。最后,不放心的郭女王又让人用米糠塞住甄宓的嘴,使得甄宓就算见到了阎罗王也无法向他诉讼。
其实,帝王之家,这种生死权斗,太正常不过。
当然,甄宓有个孝顺儿子。曹叡继位之后,立马追尊甄宓为文昭皇后。而且甄氏一族也受福泽,甄姬子侄个个封侯,飞黄腾达。
至于那个献谗言的郭贵嫔,也就是郭皇后,自然逃不开报复。曹叡亲自下令将嫡母赐死,且同样是“以发遮面,以糠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