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位期间用光了老爹给他存下的钱,创造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一个封建王朝兴盛的标志不仅包含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还在于统治者能坚定不移地抵抗分裂和侵略行为,绝不允许有任何破坏领土完整与主权完整的事请发生。清代康、雍、乾三代帝王在这方面做得都很不错。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间,为中华民族开辟出了广大的领土。虽然乾隆帝没有像他的皇祖康熙那样御驾亲征,但是每每发生威胁民族统一、侵扰边疆的事请,他都是坚决给予还击、绝不手软。
我们知道,乾隆帝颇为自诩,晚年时总结出了自己的“十全武功”,把这些战争当作是自己的功绩予以炫耀,这当然是有吹嘘和夸大其词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乾隆的确是一位励经图治的君主,他对于维护民族统一一直持坚定的态度。
因此,一旦涉及领土主权问题,乾隆都是极为重视和关注的,无论什么人以什么形式破坏边境稳定、民族团结,他都会不惜代价也要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稳定。他在《国朝宫史续编》中坚定地表态:
“大一统而斥偏安,内中华而外夷狄,此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是故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此亦《春秋》之法,司马光、朱子所为亟亟也。”
乾隆一生确实也是一直维护着“中华统诸,绝不断线”的信念,尤其是在西藏问题上,他一直效法康熙恩威并施,武力镇压叛乱的同时更积极寻找更好的治理方式。
西藏问题一直困扰着清初的几代帝王,从康熙到乾隆,鼎盛时期的三代君主都花费了相当大的心血在处理西藏问题上。西藏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波折,主要原因有三个:
其一是蒙古对西藏的长期侵扰,蒙古多信黄教,而西藏则是黄教宗主所在,因此蒙古各部都想通过控制西藏借助其宗教上的影响来控制整个蒙古;其二是西藏各教派之间的斗争长期存在,且愈演愈烈;其三是历代中央政府对于西藏的管理并不到位,实际上是有名无实,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雍正帝才设立了驻藏大臣,但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乾隆即位时,经过康、雍两代帝王的治理,西藏问题有所缓和,但这种稳定是暂时的,其中所存在的隐患和不安定因素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要想推进王朝走向鼎盛,西藏问题是绝对不能轻视的。
乾隆不止一次地指出,西藏是中国领土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厌其烦地对大臣反复强调,西藏问题处理不好,对于国家来说是莫大的危险。乾隆在位60年里,他在解决西藏问题上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彻底解决了准噶尔部对西藏的侵扰。
乾隆八年(1743年)和乾隆十二年(1747年),准噶尔部两次打着赴藏礼佛的旗号想要施行不轨的企图。乾隆为此做好了一系列防范举措,他限定人数,派官兵护送以达到监视的目的。此外,他还多次拒绝了准噶尔部派人请西藏喇嘛到准部请安的要求,又拒绝了他们向达赖喇嘛请安的要求,这样就隔绝了准噶尔部与西藏之间的联系。
此外,乾隆也一直在寻找着解决西藏管理混乱的方法。藏王珠尔默特音谋叛乱的时候虽然被驻藏大臣诛杀,但其部下余党却将驻藏大臣傅清和拉布敦害死,乾隆借此机会,彻底废除藏王制度,确立达赖喇嘛为政教合一的代表,与驻藏大臣一起治理西藏的一切事物。
不过,此时的达赖喇嘛的地位还是绝对凌驾于驻藏大臣之上的,西藏的管理上还存在漏洞。直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才彻底完善了对西藏的管理工作。并于五十八年(1793年)制定了《钦定西藏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平等地位。由此,加强了大清帝国对西藏的管辖。
总体来说,在边疆的经营上,乾隆的格外用心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他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实行军府治,加强对南疆的管理;另外,他不惧与沙俄开战的威胁,帮助土尔扈特部东归,成为清朝历史上的一大盛世。
正是有了清初康雍乾这三代帝王对边疆问题的重视以及不懈努力,及至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从东北的外兴安岭、库页岛、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北到恰克图,南到南沙群岛,国土总面积达1316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