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高中时候学习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其中有一句:“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让我一直以为,刘备死的时候托孤大臣只有诸葛亮一人,其实,还有一个叫李严的,只不过在历史上被诸葛亮打压的厉害,并没有名垂史册。
那么,为何刘备在临终托孤的时候,既托付给了诸葛亮,又托付给了李严,甚至还将兵权交给了李严?
刘备托孤诸葛亮,其实还是有所保留的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对刘备白帝托孤这一段一定会被感动得痛哭流涕,这一段是符合历史的,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的确是刘备的托孤之臣。
刘备还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大白话就是,刘禅要行的话你就辅佐,要是不行的话,你就代替他。
以现在流行的厚黑学和音谋论来解读的话,刘备很可能是在考验诸葛亮,不然不会让李严一块辅佐,甚至担任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刘备托孤诸葛亮应该也是深思熟虑的,蜀汉政权在三国时期有很大的特殊新,魏国和东吴政权根基都很牢固,只有蜀汉是“鸠占鹊巢”刚刚夺得益州。由于刘备根基太浅,所以才重用诸葛亮这样的“布衣”(诸葛亮曾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假如诸葛亮要像司马家族或者袁绍家族那样四世三公,估计很可能会在刘备死后夺取政权。从一开始,刘备就已经在算计,正因为诸葛亮没有篡权的实力,所以刘备才重用他,所以才托孤,所以才说君可以取代刘禅。
我中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明知道我不抽烟,却每次抽烟的时候都要给我,有一次我急了,结果他说“你要抽烟我就不散给你了!”太TM的有心眼了。
当然,对于托孤诸葛亮,刘备还是上了双重保险,那就是用李严来制衡诸葛亮,将军权交给李严。
李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有制衡诸葛亮的实力?
对于蜀汉政权的构成,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认为蜀汉政权的班子核心是“五虎上将加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外加诸葛亮掌控了蜀汉政权的绝对权威。
这是有失偏颇的,刘备起事很早,但是成事很晚,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颠沛流离,甚至有的时候还会被连根拔起,重新开局发展。
实际上,刘备接收的最完整的政权班底并非他带来的,而是从益州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曾经都是刘璋的手下。
这一点从刘备让部下制定蜀汉政权的法律《蜀科》的团队构成就可以看出,虽然第一作者是诸葛亮,然而剩下的作者伊籍、法正、刘巴、李严,除了伊籍之外,都是益州政治集团的,由此可见益州派在蜀汉政权中的影响力。
而益州派中的法正和刘巴应该算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人,都是刘备所信赖的人,帮助刘备很多。
实际上,李严能够与他们并列,也并不是白吃饭的,李严早年因为才能受到刘璋的信任,并且一直挂着军衔(将军),刘备平定成都后,任命李严为兴业将军。
后来刘备在汉中与曹草对阵期间,有人在益州起兵,李严率领兵马前去平定,后来刘备就任命李严为辅汉将军。
正是由于这个关系,在刘备去世的时候,军事方面能够依赖的人物不多,李严就是其中一个,任命他主管军事,也是请理之中的事请。
刘备没将兵权交给诸葛亮,可能对其军事能力抱有怀疑
诸葛亮在真实的历史上,没有演义中的那么厉害,至少在军事能力上,还是稍有欠缺,陈寿在《诸葛亮集》中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有人说,陈寿看不上诸葛亮因此贬低诸葛亮,其实这是诬陷陈寿,我认为陈寿评价的还是较为客观的,一方面肯定了诸葛亮的政治能力以及治军能力,另一方面认为诸葛亮在军事策略上有些缺乏。
其实,要是细细的来看诸葛亮的履历就会发现这个问题,诸葛亮没有出山的时候,干的是种地的活,给刘备提出的《隆中对》也是宏观战略层面的,诸葛亮出山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担任外交官促成孙刘联军。(真正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草的是周瑜)
赤壁之战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但是刘备行军打仗的时候从来不带诸葛亮,诸葛亮都是坐镇后方,搞后勤的角SE,刘备称帝后,诸葛亮的职务也是丞相,在军队中并没有职务。
可以说,诸葛亮在南征攻打孟获之前,从来没有单独率军作战的机会,我估计还是刘备对诸葛亮在实际带兵作战中的能力是存在疑问的。
刘备这个人看人很准,在白帝托孤的时候就告诉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可诸葛亮偏把马谡当个宝,后来南征孟获的时候,还特意咨询马谡,结果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错用马谡,导致整个北伐的失败。
诚如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蜀相》中所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也说明了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无能表现,数次北伐无一成功。
这大概也是刘备没有将军权交给诸葛亮的重要原因吧!
当然,后世人对李严评价不高,也跟诸葛亮有很大的关系,第一次北伐失败的时候,诸葛亮甩锅马谡有了“挥泪斩马谡”,后来一次北伐失败中,有了李严督办粮草不力,最终被弹劾的结果。
其实,跟诸葛亮这样人共事是一件挺困难的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