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吴三桂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崇祯十七年(1644),大顺政权的建立者"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百般无奈之下,最终吊死在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上。
不久,明朝的皇室宗族和大臣们逃到南方建立了南明小朝廷,并坚持了近四十年。
无奈,随着北方清兵的步步紧B、朝廷自身的权力斗争,南明被清朝夺去大片土地,到最后只能退守西南。
永历十三年(1659),清军攻下昆明,南明末帝永历帝只好逃往缅甸,明朝实际上已然灭亡。
三年后,缅甸王迫于清朝的压力交出了永历帝,将他献给了驻守西南的平西王吴三桂。
据说,吴三桂将永历帝用弓弦勒死于昆明篦子坡金蝉寺,后改名为"升平坡"。那么,永历皇帝被吴三桂绞死前说了什么?如何评价永历帝呢?
关于永历帝的遗言,民间有着许多说法。
一种说法是,永历帝在死前高喊:"宁死荒郊,勿降也!"意思是说,宁愿死在荒郊野外,也不要投降。鉴于永历帝被处死时身边只有同样准备引颈受戮的亲属们,他所说的这句话似乎缺少一个接受命令的对象,所以并不是很合逻辑。
其实,据清初文人叶梦珠所写的《续绥寇纪略》记载,说出这句话的人是永历政权的抗清名将李定国。他在作战环境恶劣的西南地区坚持抗击清军近二十年,最终于永历帝身死的第二年死在位于今澜沧江以西地区的勐腊。他临死前,对自己的儿子及将士嘱咐道:"宁死荒外,勿降也!"
关于李定国的遗言,有人称其实是:“宁死荒徼,毋降也!恢复事尚可为乎?负国负君,何以对天下万世!天不佑汉!”
最终,除了李定国降清的次子李嗣兴,他的另外两个儿子都死于和清军的战争。他的部队中许多人坚决不降,有的死于战事,有的逐渐在缅甸开枝散叶,成为了当地的居民。
另一种关于永历帝遗言的说法,见于《阳秋杂录》。
原文写道:"少顷,三桂进见,初甚倔傲,见王长揖。王问为谁?三桂噤不敢对。再问之。遂伏地不能起。……王切责曰:'汝非汉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为汉间叛国负君若此?汝自问汝之良心安在?'三桂缄口伏地若死人。王卒曰:'今亦已矣,我本北京人,衣还见十二陵而死,尔能任之乎?'对曰:'某能任之。'"
按照这一说法,永历帝先是询问吴三桂的身份。又责问他是否是汉人,是否是大明臣子,为何要甘愿当汉间?背叛祖国辜负君王,做出这些行为,他良心何在?
说完这些话,惶恐愧疚的吴三桂已经面无人SE。
责备完后,永历帝这才冷静下来,平淡地询问,他作为一个北京人,能否回到明代历代帝王所葬身的陵寝。吴三桂当时答应,却并没有兑现承诺。
天启三年(1623),永历帝朱由榔出生于北京。四岁时,他的父亲朱常灜被册封为桂王,前往位于今湖南衡阳的衡州就任。
崇祯六年(1633),十岁的朱由榔被封为永明王。十年后,李自成攻打湖南,朱由榔在逃跑途中与父亲失散,被起义军抓住。不过好在义军中有明朝官员潜伏,朱由榔才得以被送到广西梧州与父亲重聚。南明隆武年间,朱由榔的父兄都相继去世,朱由榔继任桂王。
隆武帝被清兵杀害后,南明的东南大部地区也宣告失守。朝中较有权势的瞿式耜、丁魁楚等人按照皇位继承原则,拥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监国。
不过,在清兵的步步紧B下,南明朝廷只得在十几天后放弃广东,集体逃往了广西。
当年十一月,大学士苏观生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鐭在广州称帝,朱由榔不甘示弱,率众返回广东也登基称帝。
一时间,南方并立着绍武、永历两个政权。而清军则黄雀在后,偷袭了广州,并B得绍武帝自杀。
不愿步后尘的朱由榔再度逃回广西,又辗转多地,十分狼狈。
广西沦陷后,朱由榔逃往贵州,随后,李定国又将他护送到了昆明。
永历十二年(1658),云南也被清兵攻入。朱由榔逃入缅甸境内,又在缅甸王莽达被其弟莽白所杀后,被送到吴三桂手中,最终身死。
纵览朱由榔的一生,他有福气被拥立为帝,却无福行使几乎任何作为皇帝该有的权力。一方面是大明王朝以无力回天,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其能力实在有限,无法担当中兴之君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