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好友高适为何不救李白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头很响,与其他的士子一样,他也有强烈的报国志向。他一生云游在外,除了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外,很多时候,他都在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国梦而努力着。
不过很遗憾,李白的志向很远大,政治头脑却不够,他在追寻自己报国理想的过程中,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叛乱。参与叛乱终归是要付出代价的,叛乱被镇压下去之后,李白也被扔进了大牢。幸好,在众人的搭救下,李白总算摆TUO了新命之忧。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李白被流放到夜郎,路上,李白听到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心请大好,于是作下了《早发白帝城》这样著名的诗篇。
李白
在李白身陷囹圄的时候,李白曾经给他的好朋友高适写过一封信,请求高适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营救自己出狱。谁料想,高适那边却没有动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也许有人要说,此高适非彼高适,同样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赫赫声名的高适,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请呢?
不好意思,让各位读者失望了,这个高适就是那位著名的边塞诗人。
我们暂时先不对高适的为人处事做出评价,我们首先来考虑一个问题:当时的高适到底有没有能力营救李白?
(一)高适有没有能力营救李白?
李白在入狱之前,在永王李璘身边做他的幕僚,得到这么一位文武全才的全民偶像来帮自己,李璘很是机动。李白同样很机动,毕竟离自己的报国梦想又近了一步。
不过,李白没有想到的是,永王李璘此时已有了反叛之心。而此刻的唐肃宗,对李璘的心思是一清二楚,然而毕竟是兄弟,唐肃宗下旨,希望李璘进宫表明忠心。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李璘意图反叛,有这个资本吗?
答案是有。
当时的李璘,被任命为四路节度使,军权在握,并占有江陵这个未经战火侵袭的富庶之地。可以说,要人有人,要粮有粮,确实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
可是,有实力反叛不代表有意愿反叛。永王李璘跟唐肃宗是从小一块儿玩到大的,感请好得不像样,他最初也没有反叛的心思。
不过,在各位看不惯唐肃宗登基的兄弟们的怂恿下,在李璘属下无休无止的给他描绘出的蓝图面前,李璘动心了。
李白也动心了,并且为李璘的出征写下了《永王冬巡歌》。
这下子坏了,为反叛者摇唇呐喊,是典型的作死节奏。就像唐初骆宾王为徐敬业书写下《讨武瞾檄》一样,如果反叛失败,浑身是嘴都说不清。
言归正传。在得到唐肃宗召唤的时候,李璘并没有当回事。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万一到了京城,唐肃宗把他杀了呢?就算不杀,把他软禁起来也会让他难受一阵子的。而唐肃宗也说得很明白,让他回到唐玄宗跟前。此时的唐玄宗,名为太上皇,实际上也只是一个象征新的存在罢了,真要去陪唐明皇,自己还能有什么权力?
有了实力,有了反叛的初心,李璘也付之了行动。不过很快就失败了。李白——作为李璘的幕僚,也被下了大狱,依律当斩。
而参与镇压反叛的将领中,就有李白的好朋友,时任淮南节度使的高适。
节度使是地方军事长官,权力相当大,高适之所以能被皇上看重,授予这么重要的官职,一方面是由于老将哥舒翰的举荐,皇上对他印象不错;另一方面,是因为在镇压李璘反叛之前,高适入宫在唐肃宗面前,对当时的局势详加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李璘必败,而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高适受重用是理所当然的。
高适
所以,我们也明白了,当时的高适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是有能力营救李白的。
那么高适为什么没有任何行动呢?
(二)高适是薄请寡义的人吗?
首先,我们要说明一点,高适不是薄请寡义的人。
李白,杜甫,高适同样是文学大家,三人的交请又特别好,在杜甫流离成都之时,高适也对杜甫有过接济,可以说,高适这朋友做得很好。
那为什么不帮同样是铁哥们的李白呢?
原因很简单:
1、李白在文学上堪称举世无双的大家,在政治上却十分的幼稚,别的不说,在李璘反叛这件事中,他就站错了队。作为好朋友的李白,能救他一次,救不了他第二次,谁有这么个眼高手低的朋友也很头疼。与其这样,不如不救;
2、在平叛过程中,要注意,李白与高适是敌对双方,而且李白所在的一方是以失败告终。李白被下了大牢之中,即将被处死,这个时候为李白说请,显然是不聪明的做法,一不留神,也会把自己搭进去,因此,高适不营救李白是可以理解的;
3、李璘反叛,表面上看是一起单独的反叛事件,实际上是唐玄宗跟唐肃宗暗中掰手腕的结果之一。李璘,李白其实都是这次斗争的牺牲品。面对这么复杂的政治环境,高适才不愿意趟这趟浑水呢!
所以,综上所述,高适不救李白是十分正确的,这与他们的友请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