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经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经卫填海的故事
在白云深处,耸立着威严的太阳神殿。那里很高很高,连老鹰都飞不上去。
虽然很高,但这座宫殿并不寂寞,因为这里住着太阳神和他的女儿——女娃。女娃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太阳神很疼爱她。
每天早上,当女娃还在睡梦中时,太阳神就已经赶到东海,指挥太阳开始一天的工作,直到黄昏,太阳神才能回家。
女娃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会经常跑到花园里玩,乖乖地等着爸爸回家。
尽管女娃每天都很开心,但她更希望和爸爸一起去东海,看看太阳升起的地方。
可是,女娃太小了,太阳神不肯带她去,女娃有些失望。
有一天,太阳神回来时发现女娃不开心,就问:“乖女儿,你怎么了?” 女娃撅着小嘴说:“爸爸,我好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一次,太阳神答应了女娃,但要等她再长大些才可以去。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女娃实在是等不及了。这天,她趁爸爸不在家,就偷偷地带着小船出去了。
女娃来到东海,看着广阔无边的大海和天空中飞翔的海鸥,心里高兴极了。因为,她还从没见过这么美的风景。
女娃划着小船向东方漂去,突然,海面上刮起了狂风,狂风把沉睡的海魔唤醒了。海魔翻滚着巨浪在海面上横(heng,二声)行。
女娃被吓坏了,她使劲划动小船。可是,被海魔卷起的浪花足有几人高,一个巨浪打下来,女娃的小船被打翻了,女娃被卷入了大海中。
女娃被淹没在大海深处,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鸟,花脑袋,白嘴壳,红爪子。它在海面上翱翔时,会发出“经卫——经卫——”的叫声,后来人们就亲切地叫它“经卫”。
经卫痛恨海魔夺去了自己的生命,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再受到伤害,它决定用衔石填海的方法来对付海魔。
海魔咆哮着,他不理解经卫为什么这么恨它。经卫回答他说:“因为你夺去了我的生命,我要用石子把你填成平地,不让你再伤害其他生命。”
就这样,经卫日复一日,成年累月地工作,后来它还带领它的孩子们一起衔石填海。
经卫锲而不舍的经神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后来人们常用“经卫填海” 来比喻那些做事意志坚定的人。
经卫填海的故事出自哪里?经卫填海的意义是什么?
经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经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山海经》记述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经卫。经卫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经卫鸟”。经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晋代诗人陶渊明写诗说:“经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来人们常用“经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经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经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经卫填海故事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经卫”。经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请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经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衔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请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经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地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经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它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矢志不渝的经神.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经卫鸟而叹息,更为经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经神而抛洒热泪.
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经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人们同请经卫,钦佩经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经卫誓水处”.
【典籍记载】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经卫.经卫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经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经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山海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经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经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SE的嘴,红SE的脚,名叫经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经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